闲文

周记, 闲文

Option and future

选择与未来——从不灌鸡汤的角度来聊聊刷题与IT 最近有几件事让我觉得应该谈谈职业选择/发展。一是听说前东家又有同事溜了,一个组流动性高达40%;二是有小伙伴问如何准备面试;最后是昨天收到一个小朋友的求助,关于如何选择职业。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,我是很幸运的。能把爱好当作职业。从大环境来讲,IT仍是目前极具竞争力的行业。尤其在955的环境下,少了996的疲于奔命,多了更多的时间可以支配。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,职业发展不在工作的8小时内,下班后依然要学习工具/技术。 选择:跳?不跳? 北美IT圈有一个惯例,每年3-6月是跳槽的高峰期。原因有四,一来3月左右,前一年的奖金/股票已经到手,跳槽的机会成本比较小;二是跳槽成功会有一个比较高的签字奖励(现金 + 股票)和涨薪;三是新公司招人一般是做一些新产品,相比在现在公司做维护,开发新品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更有帮助;最后就是,跳槽可能会顺便升一级。 不跳槽的原因,最多的就是因为身份。比如被绿卡/h1b牵扯住了之类的。少数的是因为懒或者怕学新技术。也有的因为有机会当team lead/tech lead。当然在IT圈逐渐咖喱化的今日,上升管理的通道逐渐减少,甚至有很多同行提出了“不求升职但求加薪”的口号。 一个无奈但真实的情况是,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准备面试来学习新技术/工具/算法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跳槽热提高了整体行业水平(?) 未来:去哪里刷题? 不论跳槽成功与否,生活总还是要继续的。失败的再接再厉,准备下一年的面试。跳槽成功的,基本上还是在准备面试,为了下一轮跳槽。于是生活陷入了每N(N <=4)年一次的跳槽刷题循环,或是困局。(为什么是4年?因为大多给股票的公司是分4年拿清,提前走的话损失比较大)(AMZN就别说话了) 选择与未来 从好的方面看,IT行业流动性比较高,试错成本相对较低。不会一步走错,十几年没机会跳出来。相比于传统行业比如金融,IT跨产品的机会更多。从后端转mobile,前端转AI,甚至码工转房产经纪的比比皆是。但同样,坏的方面就是行业壁垒几乎不存在,老人被新人倒挂情况屡见不鲜。而且随着年龄增长,学习能力走下坡路加上新工具层出不穷,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会逐渐下降。就算去了Oracle,依然会在多年后被N+6。 最后,不能怕去做选择(尤其是怕选错)而止步不前,因为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;也不要担心陷入刷题循环的怪圈,毕竟IT行业除了脱发,没有其他太多的缺点。 借用一句话来总结:张华在脸书当数据科学家;李萍在CMU读CS Phd;我在刷题找工作: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。

闲文

当我们谈论IO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

又是一年IO大会。自从乔布斯带火了科技产品发布会,越来越多非技术相关的小伙伴开始关注WWDC,Build,还有IO这类的科技产品发布会了。 昨天科技圈的老大哥发布了微软终端,24小时内github点星超过6000,俨然有官方逼死同人的节奏(默哀putty 两秒)。今天就迎来了IO19,发布了一系列看起来还不错的产品。 Android 10 Android 秉承着每年一更新版本,成功的拖死了CyanogenMod等第三方Rom。今年也不出意外的更新了Android。带来了…… 夜间模式(再也不怕晚上玩手机伤眼睛了,现在只伤肝)。 对折叠屏优化(三桑的Fold卡顿的话是他们自己优化不好,不怪Android)(对,只是软件优化,Fold屏幕的问题跟Google 没关系) 支持5G(反正今年你也用不上) 专注模式(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打游戏的时候有人找我聊天了,女生也不行) 实时字幕(下回和歪果仁聊天不用往下看了,看手机就行。真的有字幕。) 充电15分钟,通话7小时 Pixel 3a 小米9 的价钱,pixel 3 的体验。plus

闲文

冷笑话一则

某日想在办公室找碎纸机碎一张写错了的支票。打开内网搜索:Shred,出来的全是 Service Shred、Data Shred、Database Shred。想了下改成了Shredder 才找到碎纸机。 #TypicalGoogleSearch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