闲文

技术, 闲文

啥是稳定币以及咋研究这玩意

CIRCLE的股价自从6月5号 上市之后,从发行价的25刀一路涨到220刀, 翻了9倍。随之而来的就是各路媒体,自媒体上的各种讨论,”啥是稳定币“, “GENIUS法案是啥”,“稳定币凭啥稳定”,“CLEAR法案又是啥”。 作为一个从2024年开始在币圈边缘讨口子的菜鸟,希望能通过这篇文章给大家一个扫盲。 开天辟地之比特币 2009年,有个叫中本聪的哥们,由于各种原因,提出了比特币这个概念。比特币当时集合了几种很玄乎的概念,但是其核心就是: 其他去中心化啊什么的都不重要,简单理解就是这哥们建立了一套独立于银行之外的支付体系,并且不需要通过银行来进行认证,任何人都可以创建一个私钥,然后开始交易。 比特币之我钱呢? 随着比特币逐渐走入大家的视野,很多人发现了这个系统的巧妙之处:几分钟就可以转账;手续费低廉;最关键的是账户全是匿名的,方便搞一些见不得台面的东西。 于是在各方利益相关推动之下,比特币居然真的成为了共识货币。这里我们也不讨论什么法币,货币信用等话题,反正就是大家都认可比特币值钱,那它就值钱了。 紧随其后的就是各种支付机构入场。如果比特币真的能当钱花,那支持比特币支付,何乐而不为呢? 但等到真用比特币支付的人数多起来,比特币的定价问题就变得比较让人头疼:一个比特币你说它应该值多少钱呢? 中本聪设计之处可能想破头也想不到,比特币居然真的能成为事实电子货币。所以他可能也没考虑过怎么给比特币定价。早些年比特币涨涨跌跌跟过山车似的。 很多真的只用比特币支付的朋友就傻眼了,我上一分钟花100块买的比特币,下一分钟只值60块了? 稳定币,咱稳定着呢 于是有些有识之士就站出来了,说那既然比特币价格上上下下的,咱发行个稳定币,价格就1-1对标美元。这样用稳定币的朋友们就不用担心价格波动,既享受了快捷支付,又不用担心资产贬值。 那你可能就有问题了,这些稳定币如何做到能和美金1-1呢?有几种方式,一种是所谓的算法稳定币,就是通过纯粹的算法调整代币供给来实现价格问题;一种是质押,就类似你去银行存钱,银行留准备金这种,通过资产抵押来实现稳定价格。circle就属于后者。 那啥是Genius啊? 咱解释了啥是稳定币,也解释了稳定币怎么“稳定”价格。那下面的问题就是,我买稳定币的时候是1比1用真金白银买的,虽然circle宣称他们是1-1质押的美金,但是谁知道他们私底下有没有偷摸摸的拿我的钱去买别的东西啊,万一老鼠仓了呢? […]

闲文

写在2022的最后一天

每年写一次总结,就很grad 工作 2022年中,我从工作了三年的cloud转到了Geo。如果用三个关键词来总结2022的工作变动的话,我想应该是就是 responsibility, leadership, strategic responsibility 蜘蛛侠里有句著名台词,“能力越大责任越大”。这句话也同样适合放在工作中。 转到了Geo之后当了某个产品的负责人,自此对该产品有了“无限责任”。头脑风暴,写提案,写设计,拉客户,和其他组协调,调整项目优先级,分配项目等等等等很多之前工作中认为的“总会有人去解决的问题”,变成了“我会去解决”。 leadership & strategic Strategic和leadership串起来一起看,就是因为责任大了,必须得要学会如何分配时间,考虑问题的时候需要抓大放小,把问题打包分配出去,并且还要考虑时序上的关系,确保大方向上我们和整个Geo保持一致。除了产品,改进组内文化,定期反思,改善工作流程,也是leadership的一部分。 同时,当负责人的第一年,思考问题的模式也有所变化。曾经作为纯IC(个人开发者),思考问题的模式是“这里有个模型,我照着它写就行”,“这个东西能跑就行”。而作为负责人,往往要更进一步问自己“这个模型合理吗?”,“这个东西能做的更好吗?”,“这个项目的优先级应该有多高?”,“产品在整个生态圈的什么位置?”,“我们的产品roadmap该怎么规划”。慢慢的把自己的思维模式从照着PRD做产品,转变变成做PRD和产品。 生活 生活上主要有两个小主题,健康与爱好。 健康 四月份的时候做了个体检,报告显示我某项指标有点高。在医生的建议下我把因为疫情停下来的健身捡了起来。经历了三个月的饮食健身改善,虽然体型体态上还是偏肿,但复检的报告显示比起四月的体检,健康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善。也是以此为契机,恢复了常态健身的生活状态。 爱好 因为某名侦探朋友复归美,引起了我学习手冲咖啡的兴趣。作为一个装备党,我入手了一整套手冲咖啡设备并且学习了各种知识。然后就进入了“这个好酸啊”(买的浅烘豆子)“这个好苦啊”(粉磨太细了)等无尽的踩坑之旅。这里也发挥了理科男的思维模式,我找了咖啡豆的浸出速率曲线,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的方法,调整水温,注水量,间隔时间等配合“控制变量法”来学习冲泡手法。 和“打了无数短点,加了无数日志之后找到了bug”一样,踩了茫茫多的坑之后,当我终于沖出来一杯口感醇厚,能喝出来豆子风味的咖啡时,那一刻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令我觉得此行不虚。 总结&2023 总结完了我自己,给2023的自己一个小目标吧,希望自己2023多运动,多拍照,认真生活,认真享受生活。

周记, 闲文

2019电子产品及周边剁手总结

2019年对我来说是一个圆梦之年。这一年买了几件电子产品:M10, iphone 11 pro,ergodox,。还借了借件电子产品: iMac, pixel3 XL, ergodox ez. 顺便还体验了一段时间的chrome book. 接下来是对各个产品的一个总结 最有价值& 最有逼格:Leica M10 黄铜铸就,健身伴侣,帕金森患者的福音书。 街拍神器,护体利器,激励我学习的永动机。 纯手动用起来真的是有门(逼)槛(格),黄斑我练了一个多月才能够合焦准确。不过确实是德味满满,尤其是夜景,真的是好看。也迫使自己开始研究拍照,要不然这么贵的相机岂不是浪费了。 至于最有价值,这相机买来就涨价,都成理财产品了…… 最关爱身体:健身环大冒险

周记, 闲文

杂事

与年龄呈负相关的,除了发量还有记忆力 ——沃资基硕得 最近事情很多,过年,冠状病毒,封城,隔离,perf,项目……坐下来想写点什么的心思都没有。 本来年初想写个年终总结再加个新年立志,后来想想19年一年似乎也没干什么,职场高光都是在18年了;19年前半年划了四个月的水,又用了半年wrap up,剩下三个月基本上是快放假了划划水。今年回来才体验到due 卡到脖子上急吼吼的拽着同事干活的感受。 再说立志这个事,我觉得除了“我今年想买个XX”之类的愿望值得写,其他的真的都还是憋在自己的日记里吧,要不然等再过个三五年被翻出来批评一番会觉得当年太中二了(画外语:你们有人翻过自己的人人或者qq空间么?)。当然三五年之后有人愿意翻这破玩意也算好的…… 最后说说记忆力这个事。我强烈觉得自己是单线程生物,在线程切换这方面不是很好。尤其是并行的项目多了之后经常抓狂。后来跟隔壁的小哥学了一个很好的方法:记笔记…… alright,写完之后继续看代码去了。

闲文

Pixel 4 和它的小伙伴们

一个也不能分割 今天美东时间早上十点pixel 4 发布了。与它同场发布的还有stadia,期货耳机,pixelbook go,还有nest home mini。 本来计划看直播的我,因为和同事讨论一个问题,一直到10:40 才开始看直播。20分钟之后,发布会就结束了。开始只以为发布了pixel4,后来重新看了发布会:一个小时里居然发布了这么多硬件产品?? 对于pixel 4 本体,浴霸镜头早在8月就在推上自曝了;相关的soc也被各路媒体根据供应链猜的八九不离十;soli(雷达芯片)更是四年前就布好了局。唯独一丢丢让我惊艳的就是手机摄像。居然都能拍星空了! 记得17年在阿拉斯加拍极光的时候。有个老哥吐槽我说:“你用的啥破相机,拍的星星还不如我用手机拍的多”。我看了一眼他的星空照,满屏的“星星”基本全是噪点。这回pixel 4拍出来星空的成图真的很惊艳。还有那个super zoom,真实贯彻了“software defined camera”。 然后stadia,11月19终于能玩上了。(嗯,没了,就这么一句话带过) google home

周记, 闲文

众生皆苦

谁也不是草莓味的 我一直就比较喜欢听脱口秀:主题明确;一场大概5分钟;不需要看屏幕,带着耳机听就可以;听完了车也就到站了,不误事。 听的脱口秀多了,我逐渐的理解了“喜剧的内核是悲剧”这句话。 众多脱口秀演员中,我最喜欢的有两个,一个是建国一个是思文。两者共同点是,都十分擅长从生活中汲取段子(当然王建国这个谐音梗真的是……)。两人用脱口秀将当代青年面对的焦虑,压力,人际关系困境表达的淋漓尽致。两者中我更喜欢建国一点,毕竟同是辽宁省出来的,老乡情谊还是有的。 建国又开了一档《隔三岔五国仔饭》。和其他饮食节目要么详细教你做饭,要么疯狂灌鸡汤不同,建国做饭时总是给人一种丧丧的感觉。讲的也都是一些:想做排骨焖饭的是饭菜都在一个锅,可以少洗两个锅;炸虾炸久了就不复炸了,怎么吃不是吃;高汤有最好,没有也不能不做饭是不是等等。很丧很随性。 被各类公众号荼毒了许久的我第一次感觉到了这种丧文化的魅力。也许是每一代人到了30ish都会有莫名的焦虑感。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90后的焦虑感被无限放大扩散了。 第一次和朋友吃饭聊创业的时候,提到到某某创业了拿到了几个M的融资,我说这人运气真好。第N次和朋友吃饭聊到创业的时候,听着各种热钱砸脸的故事,我真的有想过要不要去创业。如果有几个M,是不是房子和未来的孩子教育等等问题都不再是问题。后来和某身价过M的大佬讨论,他说教育投入是个无底洞,几个M丢进去可能连个响都听不到。于是我们又一起焦虑了起来:有钱的考虑财富保值增值,没钱的焦虑如何能有钱。 絮叨了这么多也有点跑题了。从脱口秀到焦虑,诸般种种的缘由还是没能与自己和解。看别人在健身就想到自己肚腩的赘肉;见别人在学习就想起自己一直想要考的证书和没翻过的教材;甚至在朋友圈里看到别人出去玩的照片又想到自己今年尚未度假,随即联想到难做的项目,暂时无望的升职。明明自己尚且年轻,还在学习,有正当职业,却一直对自己现状不满,“想要成为不一样的自己”。 众生皆苦,与其焦虑不止,不如正视自己。既然同样是苦,那就努力去做能回甘的茶——比妄想成为草莓来得实际。

周记, 闲文

节能环保

环保从我做起 前天上班路过星巴克,想着我(为了拿徽章)已经自愿加入环保俱乐部,于是进去花了20大洋买了个带盖的保温杯。 买了杯子之后,我粗略的算了一下每天大概节约了6个纸杯+小于等于6个的盖子+1个塑料瓶。谷歌说1棵树约等于8000个纸杯,这么一算,差不多3.65年我可以节约一棵树出来。尽我所能节能减排(顺便方便泡枸杞)(真想减排就少吃肉嘛) 很多事情上老美是口号喊的震天响,轮到自己的时候就打脸打的啪啪响。尤其是环保方面。 比如说节能这个事,说实话我几乎每年都能让办公室的空调吹感冒一次。而且偶尔深夜从公司附近路过,尽管楼内应该空无一人,但是整个大楼依旧灯火通明的。很多店铺也是,明明打烊了依旧亮着灯牌。 再比如说浪费,我认识的老美基本都是周末采买一冰箱的吃的,然后把冰箱里上一个星期采买的没吃的但是过期的食物扔掉。而且步行超过五分钟的路程都要开车(当然这个可能更是因为懒),家里没人也要开着空调,等等等等。 当然,环保这个事情更多的是靠自觉了。不说了,待会儿我的枸杞水该凉了……

周记, 闲文

火焰纹章

白毛,粉毛,蓝毛——我全都要 上周五出了火纹新作。本来我对这类SLG游戏是不感冒的,但是最近没什么能玩的好游戏,于是咬咬牙买了首发。 周五晚上先是和两个前同事吃了饭,接着在法拉盛买了很多零食,最后带着奶茶和零食回到家里猫在沙发上打开了刚刚可以玩的火纹。 三个小时后,嗯, 真香。 小时候我也玩过GBA上的两作火纹。奈何那时候由于智商没发育完善的原因对于这类策略游戏很难上手。当然现在是对于策略类和动作类都苦手,因为又蠢反应又慢。由于那时候是用烧录卡玩的,并且烧录店的老板是我熟人,于是我自动获得每周可以免费烧新游戏的特权——火纹在我的烧录卡里活了一周,就被双截龙代替掉了。 上了大学之后因为学校有各种资源站,我尝试了各种类型的游戏。古剑奇谭,老滚,等等。尝试了很多游戏之后,对于很多人热捧的开放世界我完全提不起兴趣:一来开放世界让我觉得缺少目标,二来是我有点轻微完美主义的倾向,近似强迫症的想要清空任务列表,结果就变成了疯狂去接各种重复的支线任务。唯独对与射击类和跳台类游戏情有独钟。 工作之后,因为能玩游戏的时间少了, 并且大多空闲时间是在通勤的路上。于是开始玩起了一些手游。后来是因为怕自己英年早得颈椎病,手机举太高又累,就停止了手游之路。此外手游上大作没法玩下去,因为信息啊,推送啊会持续打断游戏体验,小作比如2048这种玩多了就很无聊。 再后来出了NS,这简直是通勤神器:回家了安在TV set上就可以继续玩主机大作,出门了拔下来就可以边走边玩。 之前我和朋友也在讨论,未来的娱乐形式是什么样的。像Netflix颠覆了VCD/DVD产业,VR正在慢慢占领客厅,手游把娱乐空间从客厅拓展到了室外。 但是不管未来娱乐会成为什么样的形式,火纹真的是个好游戏。

周记, 闲文

Vim SoftCore Player

vim是编辑器之神,能用好的都是神 第一次接触vim是在大二的时候吧,当时是 Micheal@ 给我演示他如何使用vim写程序。对于用惯了visual studio 2008 一键编译,一键调试的我来说,一个在命令行里黑洞洞的编辑器,一个用h,j,k,l来移动光标的编辑器实在令人提不起兴趣。 后来因为某些原因需要在服务器端来写代码(大多是配置文件),所以稍微学了一下如何使用vim。但是极高的学习曲线、各种蜜汁plugin,让我还是止步于快捷键组合vim infant 的程度。当然对外我还是自称是重度vim user——毕竟相比nano/emacs,我只会用vim。 再后来,第一份工作的时候用的是windows + visual studio 2015,这个在win下堪称完美的组合直接打消了我用vim的想法。尤其是vs2015 在当时是写C#的无二利器。第二份工作倒是基本上在服务器上鼓捣代码了,不过处于某些原因,很多vim 的插件没法安装。强上vim,很多时候效果还不如用sublime 来的好。后来我的主力开发工具就成了vs code

周记, 闲文

修马桶与换门锁

‌软件工程师不懂硬件维护 最近家里有俩硬件出了问题,一个是马桶不停的漏水,一个是门锁有点问题。于是在查阅了各种攻略教程之后,在亚马逊上下单了“智能”门锁和一个马桶的衬垫。 说起这个硬件维护啊,软件工程师还真是不擅长。按图索骥撞上了门锁,用钥匙一试,装错了(多转了半圈,结果门锁不上)。拆下来重新装之后,发现门内的把手装倒了。三装两拆之后,终于把锁装好了。马桶的衬垫也是费了很大的力气,先拆下来各种部件,再换上新的衬垫,然后用更大的力气再把它安装回去。 估算了一下这些东西,要是找bumper 或者 locksmith,没有个300块应该下不来。顿时有一种赚了300块的感觉。这可比码工时薪可高太多了。 最后,愿你的马桶永不漏水,锁眼永不卡断钥匙,阿门。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