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职记录

升职不写博客,如衣锦夜行

距离上次写blog有大半年了。这段时间里一直在急忙忙的弄升职的事。直到昨天收到通知:升职通过,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。

与其他的同事相比,用了5个Cycle(每个Cycle 半年)升职的我属于不长不短,恰在中游的位置。但是两年半的过程中,我经历了一系列变动:领导A在一年半时跑路;然后等来了领导B。好不容易和B制定了一系列的升职计划,进行到八个月时B又转去做其他领域;纠结继续按计划执行还是观望的时候迎来了新领导C。运气比较好,C还是很认可K的计划并帮助我在最后三个月里尽量完善升职资料,最后顺利的升职了。

下面来总结一些我认为有用,并行之有效的干货。

对项目要有Ownership

Ownership 名词。物主,身分,所有;所有权。

每次和我老板1对1聊天的时候,他总是强调要有项目的Ownership。起初我对这个很不以为意:做项目,有Ownership不是很应该的吗?但是随着参与进各类不同的项目之后,我发现每个人对Ownership的概念是不一样的。

有些人做项目做到一半,遇到一些来自其他组的阻力(blocker)后就原地躺平等别人来推动项目;有些人遇到阻力之后会积极的和其他组开会,达成共识,移除这些阻力。在绝大多数语境下,后者是对项目更有Ownership 的表现。而且要知道,对于升职的相关的项目,除了当事人之外没人会在乎项目进度与交付。所以对项目有Ownership,能更快的交付项目。项目好,你也好。

兼听则明,偏信则暗

我在开始执行升职计划的一年里,通过各种渠道找了三个导师(mentor)。一个是同组(org)的,一个是同大产品组(PA)的,和一个其他产品组的。每半个月会和三个导师分别聊半个小时左右。

有三个导师的好处就是,对于同样的一个问题,你能听到三个不同观点的反馈。并且他们会根据我自己的工作进度,职业规划给出一些很具体的建议。这样在遇到项目管理,项目选择等问题时我会有更多的信息来参考。当然,因为每个组和产品组之间的差异,不同的反馈也各有偏差。比如做应用与做底层之间对于同一个项目会有不同的难度系数。有时太多信息的反而会干扰决策。所以导师的数量和背景就需要个人的把握。

有效的文档

在谷歌,有一条广为人知的新人求生准则就是“多写文档,文档多多益善”。甚至有些走火入魔的同事们遇上个大事小情都要写文档,为了写文档而写文档。然而很多文档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意义/作用。

有些文档是拿来做记录的,比如重点报告(one pager),可以写的很潦草,注意力放在要讨论的问题本身,不需要太多引用,也不用填充太多的细节;有些文档是拿来做实现参考的,比如设计文档(design doc),要写的很细致,引用证据丰富,并且逻辑上尽量无懈可击;有些文档是拿来协作的,比如会议记录(meeting note)、项目计划(rollout plan),这类捞干货,有清晰的重点就可以。写有效的文档会降低沟通成本,并且不会在“写文档”这件事上浪费太多时间。

以上三点算是对这次升职的一个小结。希望能够帮助其他还在挣扎在4升5的小伙伴们。

Leave a Reply